为进一步拓宽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思路,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理念,创新国际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手段,11月22日下午,皖西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了印度尼西亚雅诚学院辛玉宝主任和建国大学中文系吴旖旎副主任主讲线上报告,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陈尚达主讲线下报告,皖西学院师生代表近70人参加了报告会。研讨会由皖西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和文化与传媒学院共同主办,在敏行楼录播室举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副主任李乃刚(主持工作)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辛玉宝作了题为《印尼华文教育发展述论》的报告。他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印尼华文教育发展史,全面梳理了印尼华文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中小学和各级各类补习班现状,在辨析了关于印尼中文教学的几组概念后,述及印尼华文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发展和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等发展趋势。
吴旖旎在《印尼高校中文教育的现状与趋势》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印尼民众意识到掌握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性,学习汉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回顾中文教育在印尼的发展历程中,她特别强调了政策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列举印尼拥有中文专业的主要高校并介绍印尼高校中文系课程设置及其特色后,她叙述了教师团队规模与学历背景,学生培养方向与职业前景,指出印尼高校中文教育存在缺乏师资、本土化教材、交际语境和汉语教学与职业技能结合模式等诸多挑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陈尚达向与会者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专题报告,他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与内涵阐释、语境转换与语义流变,提出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侧重,即拥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具有双(多)语沟通与交流能力、领会并践行中华文化精神,并指出了当下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在他看来,国际中文教育学生应强化“两读”,即多读中国经典、多读西方经典;实化“双走”,即走出校门做调研者、走出国门当志愿者。要能在换位思考与推己及人基础上,擅长双(多)语种表达的自如切换。作为中华儿女,要明大气象并有真性情,要讲心道合并重言行一。
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李乃刚做了总结发言。他对两位印尼专家表达了真诚感谢,并对学校与印尼相关高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合作提出了初步设想,还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学生未来发展表达了美好祝愿。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强化联通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传承宝贵经验,坚持守正创新”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理念,对皖西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吴宇进 图/何水晶 审/李乃刚 陈尚达)